更多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支持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建立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在新形勢下,落實好這一要求,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要注重發揮好“四個作用”,抓實抓好國企基層黨建工作,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企業高質量發展。
全體干部職工: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對“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2年,面對經濟新常態與后疫情時代,公司經營管理工作面臨新的壓力與挑戰,為確保高質量完成公司全年各項任務目標,我們除了要“外拓市場”、更應“內求精益”,根據1月13日公司支部委員會會議精神,為切實將“精細管理、降本增效”工作落到實處,特向全體干部職工發出如下倡議:
三、開標地點:煤化研究院
(一)雨水綜合利用方案
第一參選候選人:藍河工程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第二參選候選人:昆明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參選候選人:協同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二)水土保持方案
第一參選候選人:藍河工程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第二參選候選人:協同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第三參選候選人:湖美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夢想,應當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東西,它沒有高低的區別。有些人,總以為自己的夢想很大,幾乎不可實現,有時是已經踏上了追夢的路,但是卻面臨別人的冷嘲熱諷而不得不放棄。
3.1 基礎隔震
在建筑物或構筑物的基底設置隔震裝置。
3.1.1 隔震器
(1)橡膠支座
它是由多層橡膠和鋼板相互疊加而成,在施加豎向荷載時,由于橡膠受到鋼板的約束,不會產生很大的橫向變形,即具有很強的抗壓能力;水平方向有很大的變形能力,在地震作用下,橡膠墊可以隔離水平方向的運動分量。最初是在1965年用于倫敦的地鐵車站上面的建筑,采用多層橡膠支座防止了地鐵的振動傳給上部建筑物。
(2)鉛心橡膠墊
它是對橡膠支座的一大改進。在橡膠支座中心鉆孔,插入一個鉛芯,利用其塑性變形能力把支座的臨界阻尼從3%增加到10%~15%。因此,在低阻尼要求的情況下,可以不使用阻尼器。
(3)柔性樁結構
它是采用立在套管中的樁來隔震,樁頂鉸接,使樁在水平方向有一定的柔性,套管和樁之間有一定的間隙,使樁可以在套管中變位,將結構與可能發生有害地震的土層分開。當樁頂安置阻尼器時,可構成有效的隔震基礎系統。
在忻州一中項目現場,正在施工的教學樓除了用抗震阻尼器讓樓體的腰桿更柔韌,在建的每一棟樓的“腳跟”也有特點。一般建樓房都是在地基上面直接蓋房,這里的教學樓底部則立著一個黑色橡膠制成的圓柱形底座,把樓體水平隔開。圓柱形的隔震橡膠支座夾在大樓基礎層和大樓主體的隔震層內,以減少共振效應,數據顯示,能將水平地震作用減小為原來的40%。隔震橡膠支座其實是利用了橡膠的彈性。網絡上一個臺風視頻能明顯看到其作用:在一座橋的橋墩上安裝了類似裝置,刮臺風的時候,橋墩左右擺動,甚至移位達到20厘米左右,橋體也沒有垮塌。目前很多橋梁、機場、劇院、高架橋修建時都使用了此項技術。
減隔震技術相關規范 從2001版建筑抗震規范納入了減隔震技術開始,隨著減隔震技術進步,減隔震技術的相關規范逐步得到了發展和完善。
隔震相關規范有《建筑隔震橡膠支座》JG/T118—2018、《疊層橡膠支座隔震技術規程》CECS126—2001、《橡膠支座第1部分:隔震橡膠支座試驗方法》GB/T20688.1—2007、《橡膠支座第3部分:建筑隔震橡膠支座》GB/T20688.3—2006、《建筑隔震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JGJ360—2015、《建筑結構隔震構造詳圖》03SG610—1、《建筑隔震柔性管道》JG/T541—2017。
減震相關規范有《建筑消能減震技術規程》JGJ297—2013、《建筑消能阻尼器》JGJ209、《建筑結構消能減震(振)設計》09SG610—2。
減隔震技術的應用 目前減隔震技術已經大量廣泛應用于有抗震需求的建筑結構中。
傳統抗震結構主要利用結構主體結構抗側力構件屈服后的塑性變形和耗能來耗散地震的能量,因此對這些區域的耗能性能要求特別重要。一旦由于某些因素而導致這些區域產生問題,則就會嚴重的影響結構的抗震性能,甚至產生嚴重破壞。在以往的結構抗震設計中,主要通過在結構設計中設置多道抗震設防線、選用耗能構件和對結構的剛度、承載力、延性的合理匹配來提高結構抗震性能。
1、項目名稱:先進彈性體創新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建設項目工程造價
2、招標內容:全過程工程造價咨詢服務,包括但不限于:
完成本項目的全過程造價咨詢服務(具體的合同范圍委托人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可根據項目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咨詢人需配合委托人工作且不得以此作為索賠、調整價格的理由),包括但不限于:
4月19日,研究院召開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動員部署會議。集團黨委2023年第一輪巡察第一巡察組工作人員列席會議,研究院全體黨員、中層及以上領導干部、入黨積極分子共計23人參加會議。
黨支部副書記馬明主持會議。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新頒布《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以及國家和省關于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部署安排,推動我省房屋建筑抗震性能鑒定加固健康有序發展,切實提升加固改造建筑工程抗震設防質量水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組織省內有關單位編制既有房屋建筑抗震鑒定加固相關技術文件,編制組經認真研究討論,起草形成了《省既有房屋建筑抗震鑒定技術導則(征求意見稿)》《省既有房屋建筑抗震加固技術導則(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有關單位和公眾可通過聯系編制組提出反饋意見建議。
下列新建建筑工程應當采用隔震減震技術:
(一)抗震設防烈度7度以上區域內三層以上、且單體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學校、幼兒園校舍和醫院醫療用房建筑工程;
(二)前項規定以外,抗震設防烈度8度以上區域內單體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重點設防類、特殊設防類建筑工程;
(三)地震災區恢復重建三層以上、且單體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工程。
這是的規定外省可以參考,畢竟地處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處
受板塊漂移的影響為地震多發地帶,抗震等級普遍比外省高。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12月7日下午4:30,在研究院四樓會議開展“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學習專題黨課。此次黨課由黨支部書楊魁主講,全體在職工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共計14人參加。
地震自古以來就是最可怕的自然災害,人類有歷史記錄以來就和地震斗智斗勇。
早在幾千年前,世界各國建筑師就成功的應用減隔震的概念和技術,建成了各類以柔克剛的古建筑,包括:宮殿、寺廟、樓塔、民居、橋梁、墓室和城墻等等。這些古建筑結構物,經歷了數次強烈地震依然堅挺,多數完整保留至今,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大多采用了以柔克剛的的抗震方式,而非硬碰硬的抗震方式——充分證明了減隔震技術的安全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