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哪些建筑較常采用減震和隔震技術呢?一般的,常見的減震及隔震建筑包括:幼兒園、中小學校、醫院和大型商場等甲、乙類建筑以及超高層、復雜高層、高烈度區高層住宅等(圖2.1~2.3)。
對于甲乙類這些建筑的共通點就是突出了兩個字“重要”(這些建筑破壞后會產生較大的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屬于重要抗震設防的建筑類別),而對于超高層以及復雜高層高烈度區高層住宅的共通點則是突出了兩個字“經濟”(采用減隔震技術可以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2021
通俗的講,就是把建筑放置在隔震墊上,隔震墊一般在靠近基礎的位置,這一層隔震墊在水平方向比較柔,這樣當地震發生的時候,當下部的建筑基礎隨大地一起晃動的時候,上部結構由于有這一層隔震墊而不會隨之一起震動,這樣就達到了隔離地震的作用,所以就叫它隔震結構。
專業角度講,隔震結構是指在結構的首層或者在需要隔離的結構高度(地上某幾層高度設置隔震層,高位隔震一般多見于地鐵上蓋項目)設置隔震層,將上部結構和基礎隔離,從而減少地震能量向上部結構的傳遞。目前,隔震結構一般只隔離水平地震作用,豎向地震作用仍需按照原烈度規范相關規定進行計算。
此外,對于隔震系統來講,不僅僅局限于建筑的層間隔震,還包括有連廊隔震、屋架隔震及局部隔震等情況,其應用的主要產品都是橡膠隔震支座。
隔震裝置主要包括天然橡膠隔震支座、鉛芯隔震支座、高阻尼橡膠隔震支座以及平板支座等
2021
通俗的講,就是在建筑內部(一般家里有磚砌隔墻的位置)安裝減震裝置,這些減震裝置在地震或者強風作用的時候開始工作,耗散傳到建筑里的震動能量,從而更好地保護建筑結構的整體安全,保證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專業角度講,減震結構是指結構在承受地震力的主要豎向和水平向構件間增設減震裝置的結構。一般的,它不改變結構的抗側力體系(雖然位移型減震裝置能提供抗側剛度),減震裝置的主要減震作用就是為結構提供一定的剛度和附加阻尼比,從而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減輕結構的地震響應,保護主體結構安全。
位移型包括屈曲約束支撐、摩擦阻尼器和金屬阻尼器等,可以為結構提供抗側剛度的同時附加一定的阻尼比,但是屈曲約束支撐一般設計為小震彈性不耗能,只有中大震下才進入屈服耗能。
速度型包括粘滯阻尼器和粘滯阻尼墻等,為結構提供附加阻尼比,其耗能效率比位移型要高,但無法提供抗側剛度。
復合型包括粘彈性阻尼器和粘彈性阻尼墻,其提供的耗能效率及抗側剛度則是介于位移型與速度型之間。
2021
8月3日,省委副書記、省長王予波率隊調研科技創新工作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樹牢“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理念,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云南高質量發展。
2021
2021
2021